3499拉斯维加斯的郑阿姨,现年63岁,常年在浙江绍兴受膝关节痛的困扰。多年来,她频繁就诊于各大医院,骨科医生建议她避免爬山、上下楼梯和蹲起等动作,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然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郑阿姨对手术则深感恐惧。为了寻求解决方案,她决定尝试一些民间土方。
不久前,郑阿姨了解到一种名为“猫爪草”的草药,听说外敷对关节病有特别的疗效。于是,她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亲自上山采集这种药草,处理后用保鲜膜包裹敷在左膝。然而,不知出于何种原因,“猫爪草”在膝盖上敷不到一个小时,郑阿姨就发现左膝的皮肤出现了大量红疹。起初,她以为这是药效显现,心中暗自欣喜,没想到随着时间推移,膝盖皮肤竟出现了大范围的水肿性红斑,红肿程度不断加重,逐渐蔓延至大腿和小腿。
数日后,郑阿姨的情况愈发严重,出现了水疱、溃疡及大量脓液渗出。面对如此突发状况,郑阿姨在家人的陪同下迅速赶往浙江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感染病科就诊。接诊的戴伊宁副主任医师敏锐判断,郑阿姨的感染可能不同于普通病毒或细菌,便立即为其送检脓液标本,并开始进行强效的抗感染治疗。经过团队讨论,确认郑阿姨的病情为严重接触性皮炎并发感染,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补充了糖皮质激素以控制炎症。
经过几天的精心治疗,脓液的培养结果显示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这是一种极具致病性的“超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严重威胁生命。幸运的是,在医疗团队的持续努力下,郑阿姨最终顺利康复,日前已出院。
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医生总结道,虽然民间常有传言“猫爪草”具备“抗菌消炎、解毒消肿”的效果,但郑阿姨的案例揭示了使用中草药外敷时需警惕接触性皮炎及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风险。潘医生提醒,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在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在夏季和初秋高发。夏季时人们衣着单薄,皮肤暴露面积大,容易出现擦伤、割伤或蚊虫叮咬等微小伤口,成为细菌侵入的机会。因此,对于民间土方和秘方,大家务必要谨慎,即使其有一定的疗效,也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